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热议《第二十条》,哪句话最打动你?
时间:2024-03-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法治题材电影《第二十条》生动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在2024年春训活动中,青阳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全体干警观看影片,在感受影片悲欢的同时,也共同探讨了如何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观影心得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法律概念。电影《第二十条》正是聚焦“正当防卫”主题,用张贵生见义勇为案、韩雨辰见义勇为案以及王永强故意伤害案三条线,将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和热切向往、检察机关在办案实践中维护社会公正所做的努力和挑战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检察干警,我深受触动和鼓舞。我们应该牢记忠诚履职、为民服务、勇于担当的初心不动摇,自觉摈弃“从来如此”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就像影片男主角说的那样:“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只有认真负责,勤恳踏实,牢记信仰,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才能用好手中执法之“剑”,守好百姓心中之“权”。

——第一检察部 唐琳

电影《第二十条》的公映,让大众对刑法“正当防卫”的法则有了清晰的认知,也让司法的进步得到彰显,法治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等法律名言掷地有声,多次戳中观众泪点。“正当防卫”曾一度被称为“沉睡”的条款。“谁死谁有理”“谁伤重谁有理”曾让诸多司法人员陷入法条陷阱。影片中主人公韩明在儿子被打后仍在跟妻子掰扯法条,让人觉得可笑,可似乎又同他的妻子一样,无法辩驳,无言以对,而这恰恰关乎无数案件当事人的命运与悲喜。毫无疑问,正当防卫是法律条文中最能彰显法律之美的瑰宝之一。它所蕴含的戏剧冲突、对抗的激烈程度以及价值选择的多元性,无一不让人想要一探究竟。法律,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天理良知,更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情怀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感。

——第二检察部 刘婧

电影《第二十条》聚焦“正当防卫”议题,剖析“昆山反杀案”之前正当防卫条款沉睡多年的原因,机械司法的现实压力,“以前都是这么判的”“死者为大”“谁受伤谁有理”,让制止霸凌者、见义勇为者、正当防卫者发出疑问,什么是公平正义?追求公平正义,是我们最朴素的情感,每个人都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但现实的骨感往往意味着追求公平正义需要莫大的勇气。影片中三个典型案件,生动地展现了好人在面对不公与暴力时,选择站出来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不能对见义勇为者过于苛刻。正如影片中的韩明说的:“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当不法侵害发生时,社会需要有人挺身而出,需要有人践行公平正义。“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人民群众心中对公平正义的守望,是法之必行,也应当是检察人员坚持“三个效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所给出的回应。

——第三检察部 钱可欣

春节期间,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热议。从片名即可看出,“第二十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其法条内容——正当防卫,就是该影片贯穿始终的主旨词,不论是想要通过进京上访讨要说法的公交车司机,还是见义勇为制止校园霸凌的中学生,亦或是对村霸忍无可忍怒而反抗的村民,都在用生命、尊严来争取该有的公平和正义。“福州赵宇案”“昆山反杀案”等一个又一个正当防卫案,让司法惯例被打破、让正当防卫条款觉醒,也越来越让更多人熟知。作为检察人,为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依法适用的司法理念转变感到自豪,常怀检察初心,为实现群众最朴素的法治追求而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定政治信仰,练就过硬本领,积极弘扬践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可感可见!

——政治部 施莹云

在观影过程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更有深邃思考。影片的主人公们在遭遇困境时,所面临的道德抉择和法律考量,既是对“正当防卫”这一概念的深度解读,又是对法治精神的有力诠释。法治的进步需要每一名司法人员的坚守,作为一名新时代检察干警,要时刻谨记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既要具备“为国而诉”的操守,也要具备“如我在诉”的情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实现法理情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办公室 朱慧慧